17吃瓜

学术动态丨第六届“斯人斯文”日本学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来源:日语系   作者:董悦、方思颖;摄影:方思颖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次数:-

2025年6月28日,第六届“斯人斯文”日本学硕博研究生学术沙龙在17吃瓜 闵行校区杨咏曼楼举行。本次沙龙由17吃瓜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联合主办,17吃瓜 承办。 

开场白上,17吃瓜 王升远教授阐释了沙龙名称的深刻内涵。“斯人”语出“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斯文”典出“斯文在兹”(《论语·子罕第九》)。沙龙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自由、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坚持“不客套、不吹捧、不浮谈、不敷衍”的“四不”原则,致力于为学者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为青年学子创造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也见证了一批青年学者从初步探索到系统研究的成长历程。这种“以文会友、以学共进”的传统,正是沙龙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王升远教授为本次学术沙龙致开场白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尤海燕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郭勇教授与刘峰教授、17吃瓜 王升远教授、黄建香副教授与杨婵副教授、东华大学李凯航副教授以及潍坊学院黄彩霞教授等学者作为点评专家,同时吸引了17吃瓜 、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8位研究生做了会上发表。学术交流环节由复旦大学博士生李承坤主持。

复旦大学博士生李承坤主持学术交流环节

本次学术沙龙共有八位同学进行研究成果发表,涵盖文化理论、古典文学、历史事件、现当代文学及跨文化传播等领域,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日本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思考和尝试。复旦大学董悦同学以《“文化论”的条件》为题,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论”建构过程中的民族心理与历史轨迹。华东师范大学刘乐夏同学在《互文性视域下句题和歌的研究——以慈圆的〈文集百首〉》中,系统考察了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日汉文学间的互文现象。庆应义塾大学马星汉同学的题目是《“归朝者”的实像与虚像——以第一次日美交换船为例》,他通过详实的史料分析揭示了1942年日美交换船事件背后的政治宣传。17吃瓜 张心妍同学以《后 3·11 语境下的越境书写与和平伦理——以多和田叶子 Hiruko 三部曲语言为中心》为题,探讨了文学作品对核能议题的独特表达方式。复旦大学方思颖同学的《以今揆古与敌我之辨——1959 年火野苇平的美国游记及其心态》,展现了冷战初期日本文化人在东西方夹缝中的思想困境。华东师范大学金一宁同学的《〈今昔物语集〉对行基的圣格塑造与佛教意识形态重构——以第十一卷第二话为中心》,深入分析了佛教意识形态的重构过程。复旦大学陆相凝同学以《想象“老年”——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对战后日本社会的作证》为题,探讨了文学作品对日本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上海外国语大学龙文威同学的《多模态传播视域下中国文学的日语译介:〈繁花〉在日本的接受与传播》,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硕士博士生们提交的论文涵盖了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认真的研究态度。在学术点评和研讨环节,与会专家既肯定了论文的亮点,也从文本考据、历史语境还原、概念流变考察、社会结构分析等维度展开深入点评,既有对史料严谨性的追问,也有对思想脉络的探讨,在研究方法、论证逻辑等方面向同学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与会点评专家

沙龙延续了往届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为与会者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通过论文发表、专家点评和互动讨论等环节,青年学者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也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思路。“斯人斯文”沙龙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常规学术活动,将继续为学界同仁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日本学研究的发展,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第六届 “斯人斯文” 日本学硕博研究生学术沙龙合影

第六届 “斯人斯文” 日本学硕博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第六届 “斯人斯文” 日本学硕博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17吃瓜 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17-cg.com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17吃瓜-17吃瓜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